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江南宫廷糕点由来传说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江南宫廷糕点由来传说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春卷的由来?
据载,在唐朝以前,一到立春日,家家户户都用面粉做成一种薄饼,摊在盘中,加上精美的蔬菜、水果等,赠送给亲友,叫做“春盘”,以示迎春和祝福。
杜甫有诗道:“春日春盘细生菜,忽忆两京梅发时。”反映的就是唐代前后这一生活习俗。春盘的内容,也因时因地各有不同。
据《摭言》,唐时的春盘一般是放的萝卜和芹菜,而富裕人家春盘的花样就多了,除了薄饼外,还备有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,并各色炒菜,如菠菜、韭菜、豆芽菜、粉丝等,用薄饼卷着吃。
宋代,宫廷里办的春盘可是豪华多了。
明清时,随着烹调技术的提高,经厨师们一再改革,面粉薄饼就成了小巧玲珑的春卷。
这时,不仅在民间深受喜爱,而且在宫廷里也算一名点。 在清朝盛大宴会时,举办的“满汉全席”128种菜点中,春卷也作为9道主要点心之一。
如今的春卷,从品种众多、形状独特、馅心丰美等诸方面,都是以往的春卷所不及的。而且,不论北方,还是江南,都有自己的著名产品。
青团的由来?
传说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,一位农民帮忙将李秀成藏匿起来,后农民为给李秀成捎食物,便将路边艾草和糯米粉和成团,将其与青草放在一堆骗过了清兵。后李秀成为纪念这件事,而让其属下也都学习做青团,做青团的习俗也就慢慢流传下来了。
以上是青团的由来
青团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、清香扑鼻,肥而不腴,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。蒸熟以后绿绿的松软的皮儿,豆沙馅心甜而不腻,带有清淡艾草香气,香糯可口。
为了纪念在走投无路时村民们偷偷送给李秀成的青团,李秀成从此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,青团具有纪念先人、团圆的寓意。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,因色如碧玉,口感糯韧绵软、肥而不腴而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青团的青色,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,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,不甜不腻,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。
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,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,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,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,外形一直没有变化,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,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
阜宁大糕的由来?
阜宁大糕,已有400多年历史,糕片白如雪,薄如纸(单片可点燃),甜如蜜,柔如云,上口香甜、滋润。
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,制作出白如雪、软如棉、薄如纸、甜如蜜的阜宁大糕。寓含着大吉大利、步步登高的祝福,深受人们喜爱。清乾隆年间,乾隆南巡江南,住宿淮安府,阜宁县令以糕点进贡皇帝,乾隆吃后,赞不绝口,赐名“玉带糕”。
阜宁大糕,又名玉带糕。相传,公元1757年3月,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,途经安徽省巢湖市千年古镇烔炀,被"王恒茂"糕点店桃仁玉带糕的色香味所吸引,食用后龙颜大悦道:"玉带也,一品也。"回京城后谕示安徽巡抚将此糕作为贡品,常于后花园与众爱妃品尝,博得美人颜如桃花,笑口常开。从此,"一品玉带糕"名扬四方。扩展资料玉带糕是以糯米、桃仁、青梅、桂花、金桂、麻油等为原料,用"四镶法"精制而成,糕点既有点粘性又片片不粘。糕与"高"谐音,因而为民间所青睐。
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、参军、工作,亲朋好友常送一两条糕去,以示"步步高升",受到民间之青睐,实为馈赠亲友之佳礼,招待宾客之上品。阜宁大糕在盐城人心中有着别样的情愫,它能勾起盐阜人民的乡愁,它能唤醒家乡人心底对于儿时的美好记忆,它承载着盐阜大地的美食民俗文化。
早在2009年,阜宁大糕就获批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阜宁大糕的地域标签更为明显,产品的传播面更为广泛,行业的发展也更加蓬勃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南宫廷糕点由来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江南宫廷糕点由来传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